肺炎支原体(Mycoplasma pneumoniae,MP)是最小的独立生存微生物之一,位于细菌与病毒之间,属于单细胞生物。其直径约为0.2-0.3μm,长度在0.5-10μm之间。由于缺乏细胞壁,MP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,其形态可随环境变化而异,并可因生长阶段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。
MP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、核糖体和双链DNA,不具备细胞核、细胞壁、鞭毛及芽胞。
传播机制
MP在全球范围内传播,每2-6年会造成一次大的流行,人群普遍易感。该病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尤为常见,并在学校、医院等人群密集地带容易引发暴发。MP是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源,其通过特定的黏附机制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,导致一系列从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,包括非典型肺炎及多种肺外并发症。
人类是MP的唯一宿主,传染源为患者及携带者,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进行传播。潜伏期和治疗期间均可传染,尤其是在病初的4-6天内传染性最强,因此家庭成员之间感染的可能性较高。
致病机制
MP侵入肺泡后,会引发以肺泡巨噬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炎症反应。巨噬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到达感染部位,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、蛋白酶及活性氧(ROS),加重组织损伤和肺泡水肿。同时,MP与支气管细胞的黏附可通过产生活性氧等氧化物引发氧化应激,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,最终导致支气管炎。
MP的致病性主要依赖于其黏附能力,其主要的黏附蛋白及致病因子包括:
- P1蛋白:是主要的黏附蛋白,分子量为170kDa,位于黏附细胞器顶部,参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、黏附及滑行运动,还能释放毒素和活性氧,损伤宿主细胞。
- P30蛋白:大小为30kDa,是膜结合蛋白,参与细胞黏附及稳定P65蛋白。
- HMW蛋白:包括HMW1、HMW2、HMW3,这些高分子量复合蛋白有助于细胞黏附及黏附细胞器结构的维持。
- P65蛋白:黏附细胞器的核心结构成分,参与细胞黏附和滑行运动。
- CARDS毒素:由P1蛋白释放的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,具损伤宿主细胞的能力。
这些蛋白共同作用,使肺炎支原体能够有效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,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机制,并在呼吸道内定植引发感染。
疫苗研究及应用
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》上发布了题为“An mRNA Vaccine Targeting the C-Terminal Region of P1 Protein Induces an Immune Response and Protects Against Mycoplasma pneumoniae”的文章,表明使用新葡萄8883官网AMG的重组P1蛋白疫苗可以有效诱导体液免疫应答,显著抑制MP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能力。这项研究为开发针对MP的疫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。
新葡萄8883官网AMG也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重组蛋白和抗体产品,具备高纯度、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,满足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、诊断试剂开发及药物研发等领域的需求,助力深入探究MP的感染机制与致病过程。
重组蛋白和抗体的货号和名称如下:
- 重组蛋白:YXX09301、YXX16801、YXX17401、YXX16601、YXX16701、YXX16901、YXX09302、YXX17301、YXX17501
- 抗体:PXX09301、PXX16801、PXX17401
通过这些创新产品和研究,新葡萄8883官网AMG正积极推动肺炎支原体研究的前沿,为公共健康做出贡献。